close
最近朋友分享跟我的文章, 我覺得很好. 尤其是[天命.熱情.人群] , 每次讀都有不同感想.

[天命.熱情.人群]
上週本欄中,我創造了「必然力」一辭,但忘了下定義,於此補之。

必然力:一個人找到他(她)人生中原本應發生之大事件,使之自然發生,由此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和美好成果,稱之。

每個人一生中「原本應發生之大事件」,當然都不一樣,要如何「找到」呢?有三項指標供參考:

天命所示:每一個時代都有挑戰和任務,每一個人都有潛能和天賦,這兩者的交集,就是天命所示。

熱情所繫:一個人做一件事能自然專注、滿心歡喜,不累、不悔、不怨、不計較,就是熱情所繫。

人群所盼:許多人都期待你能把這件事做成、做好,願意排著隊等,還願意付點錢,當然就是人群所盼。

可想而知,一個人如果找到這三項的交集、並且堅定不移的做起來,他人生的成就和幸福,都在其中了。這就像一棵樹開花結果一樣,從種子、樹苗、開枝散葉,毫無懸念的往開花結果的路上前進,最後綻放出芬芳、供獻出果實,而功德圓滿。人生本應如此,卻常常並非如此。何以故?

「原本應發生」之事,卻經常未能發生,正是人世間的大功課。這功課,是每個人從小到老,都應列為首要的必修課。

講我自己罷。三十歲以前,出任大報專欄主任兼主筆,臧否時代興革,當時自認是「天命所示」、「人群所盼」,並且也「熱情所繫」,無怨無悔的「綻放」了幾年。然後出於諸多原因,人生整整沉潛黯淡了十餘年。直到創辦《商業周刊》十年有成後,才稍享「人群所盼」帶來的成果,努力做到「天命所示」,卻仍感「熱情」不足。終於在創業二十二年後,決定辭去執行長職務,重新出發,找尋自己人生「必然力」的進一步實踐。

所以我說這功課要從小做到老,是有經驗基礎的,不百分百的找到它,絕不罷休。因為不這麼做,人生沒意思。

從我個人的經驗看,「必然力」之發生,是有不同樣貌的,並非總是全有或全無。如果它百分百發生,表示你生存、生活和生命三個層次同時圓滿,自是最高境界。但人生是有階段性的,當「生存」優先時,「人群所盼」相對更重要;「生活」和「生命」之追求,則與「熱情所繫」和「天命所示」更相關。所以它才需要時時覺知,必要時放下。

如果你不這麼做,最容易陷入兩種窘境:一、入錯行,沒成就,更沒幸福,一輩子自怨自艾;二、為生存而做人群所盼之事,有成就,但始終覺得沒能「活出真正的自己」。其中更可惜的是第二者,因為這就好像為了渡河而造船,結果卻造了一大堆船而忘了渡河,或渡河之後把船扛在肩上走。這兩者的痴愚,都顯而易見,但許多人卻身陷其中而不自知。其中最嚴重者,並且為數不少,是誤了自己之後,繼續誤下一代。可不慎乎?能不戒之?

********
Mr. 6

每個人一生中的第1場豪賭,就發生在我們7歲,走進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起。

走進一間學校,從此經過九年高中小學教育,再加四年的大學教育、研究所。我們進入了一個系統,讓這個系統決定我們的未來。

你說,這是「投資」吧?怎麼是「賭」?

不,投資乃是資金的支配與利用,自有固定的報酬率,且在投資之前應該是因為看好所以有幾分把握的。而「賭」和投資的不同,在於客觀來看賭的人對於贏面機率掌握不大,且一但輸了,應該是連本金都拿不回來。

教育系統,似乎比較接近於「賭」?那的確是我們一生中的第一場大賭。我們在13歲奮力的準備了三天,某天早上寫了某一份早晨的社會考卷,奮力的寫完全部答案,我們從來不知道,這樣的努力,在十年後是不是會有收穫?說不定到了後期每況愈下,最後畢業了,如果早知道,12歲起去學個什麼技藝,說不定到了二十幾歲就可以變成世界頂尖的高手。你說,學校多多少少也學會很多東西、做人的道理?但我們在講的,是一共十六年這麼超級漫長的時光,16年除了待在教室學做人的道理、學一大堆東西最後忘光光,其實可以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。

財務報表有一個名詞叫「長投」,即「長期投資」的意思。這樣來看,像求學這種事情,可說是一場長達16年的非常長期的投資。如果它是一場賭博,那麼,這可叫作「長賭」。全球的人類已經為自己後代設置一個「共同長賭」的默契,大家認定,「25歲以前,長賭無罪!」所以,所有小朋友都賭,賭在一間教室,賭在一個老師,賭在一個系統……賭在自己。

但,奇妙的事情來了。

25歲以後、畢業了以後,我們竟然就很快的就淡忘了「賭」這件事!

為什麼?如果看看我們的履歷表,通常就只有「兩種歷」:學歷、經歷。前者是受「人數」所限制,我們拿人生很多時光與精神去擠這麼一張門,但後者,也就是「經歷」,沒有人數的限制了,卻受「時間」所限制。履歷表是公認的認證,我們職涯的進展時間一有什麼不對,整個資歷就缺了一大段,就落後了一大截,如果在這兩歷後面再加一任何東西,譬如寫過的文章、得過的獎,通常不會被注意太多,最重要的還是那「兩個歷」。重要的是,為了「經歷」的完整,大部份已經賭過學歷的人,無論賭贏還是賭輸,是不會「再賭一次」的。

於是,小學到大學的這一段16年的「長賭」,成了大部份的我們,人生中的第一次,同時也是最後一次的「長賭」--

這很可惜,因為人性依然是善賭的,有賭性的人,依然會賭,但這些人都改成「短賭」,賭城拉斯維加斯那些拉吧拉一整晚的賭徒,就是最短的「賭」,因為只要短短等個30秒,就知道有沒有中獎了;成天沉迷於賭桌上不回家的,也是最短的「賭」,15分鐘後就會知道我有沒有贏到錢。每天路過樂透要買一張的,也是最短的「賭」,最多等個三天就會知道我有沒有賺到錢。人長大以後,對於賭博的耐心,縮短到最多一星期~一年。人長大以後,通常就只敢做這樣的「短賭」,很少人去佈局、設策略、想時間表,做一場「長賭」?

有一個朋友,曾和我在同一個實驗室工作,我們工作的地點是當時影片串流中全球最頂尖的實驗室之一,我們以唯一兩個大學生的身份就進了這個實驗室。畢業後,他得到了矽谷某大公司很好的聘書,而我也得到很好學校的錄取函,當時我就想,我們走了兩條不一樣的路。他走了「經歷」,我走了「學歷」(當然他後來也到名校研究所畢業,我也有了一些經歷),但在最近,有機會在台灣再次碰面,感動之餘,我們聊聊最近在幹什麼,不約而同的,我們在網路上,做一些事,換一些工作,也有一些創業計畫。

我們,竟然都再次開始「賭」。

那種感動,是不會在言詞上表現的──原來世上有另一個人與我一樣的,我們走了兩條不一樣的路,但我們都放棄了我們原先該走的路,改而做另一場「長賭」。我們丟掉了履歷表,我們成為獨立開發者,我們再次開始擬定新的計畫、認識新的朋友……。從前,我從不認定自己在「賭」的,我自以為自己知道正確的路子在何處,有著百分之百的把握在上面行走著,直到後來,我終於領悟到,所有的事情都有風險,所有的計畫都有變化,不過,有變化、有風險,才會機會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成就。我了解到自己在「長賭」,也看到世界上大部份的人在過了25歲後都害怕「長賭」,於是,我看到了我們的優勢──

只要,我們將我們可以忍受的賭期拉長、再拉長,原本要求一個月內看到成果,現在變成一年,但要求看到100倍大的成果,我們將是這個年代,最厲害的引領風潮者。

但,不幸的是,由於「長賭」並不合社會期待,因此像這樣的人生賭徒,據我體驗,有三件事是必須先學習克服的:

第一件事是「忽略任何比較」,你在「長賭」期間,大家都會問,你在做什麼?當你的眼神中有一點點的不確定,而自己又對那種不確定竟然很安然自得,其他人肯定就用一種類似看著賭徒的眼睛看著你:「你瘋了。」「你太大膽。」沒錯,我們是和自己的一生在賭,怎麼樣?一生就是我們的賭桌,怎麼樣?在這張賭桌上,不必每一時期都確定會贏,但反正,大部份的其他人都在其他跑道上比來比去,都不在這張賭桌上,因此,我只要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,氣長一點,肯定有大贏的機會!我們會看看自己,如果人的年限是70歲,一生中只要在前2/3出現一個大成功,這「長賭」就是全面贏了,只要其他人都不在這個賭桌上,這件事就很有可能發生。人是千萬不能被比較的,不然自己就中了生命的大計略,掉到老鼠轉圈圈的輪迴。

第二件事是「別拘泥太專注」:賭徒,是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贏的,他是相信自己全盤都會贏,但只有笨蛋才會真的深信下一次下注肯定全盤皆贏,然後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籠子裡!所以,當有人跑來問你,你一次做一大堆事情,到底哪一個會成功?哪一個是你最有把握的?我們只能回答:不好意思,這是我「長賭」的策略之一,雖然我們不怎麼專注,但其實我們是在進行另一種的專注,那就是:堅持自己做事的「方式」,而不是做任何一件「事」。

第三件事是「維持孤單」,那些不知怎麼「長賭」的,總是可以把話講得特別的動聽,邏輯奇特的清楚,最後自己不敢站一步出去賭一把,他們的錢反而寧可花在過年牌桌上。這時候,也不用太在意。在「長賭」的期間,在世上只需要和一個人保持連繫,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。我們要討好他,了解他想要做什麼,負責讓他快快樂樂,保持在最高昂的狀態;長賭期間若要「拜師父」,肯定要拜的師父亦是「自己」,放空的讓自己去跟著這位「師父」,這位師父就是自己。「求人不如求己」,我們不斷的遇見「貴人」,但都忘記了「貴己」,如果要來玩玩「長賭」,別忘記拉攏「自己」這個超級好夥伴。

鼓勵賭博並不是好事,但還是要談,我們人生,多久沒有真正提出一場賭博?

我們都做了第一場長達16年的「長賭」,第二場的16年現在開始還不遲呢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an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